以数字化助推云南绿色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理论网发布者:master 发布时间:2023-12-1151次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抓好资源高效利用,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云南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省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绿色已经成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时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赋予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特性,云南绿色资源产业将迎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大规模、更具特色、更具影响的发展。

  一、云南绿色资源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瓶颈

  云南绿色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资源大省。云南气候适宜、风光绮丽,人文风情丰富多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有全球近1/3花卉的野生和近缘种,被誉为“世界花园”,拥有5个世界自然遗产,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等蜚声世界。云南深刻把握绿色资源发展大势,推动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统筹绿色资源开发,高水平、大手笔规划重点绿色资源产业,绿色资源开发优势不断凸显,绿色资源产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

  绿色能源方面,2022年全国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7%、绿色发电量占比90%以上、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以上,四项指标全国领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绿色铝、绿色硅产能居全国前列,全面建成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能源国际枢纽雏形显现,绿色能源工业产值接近4000亿元。

  绿色农业方面,启动发展“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持续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加快构建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资源库为承载、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基石、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架、“绿色云品”省域IP为引领的品牌集群。以绿色有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菜园、果园、茶园、花园、药园和牧场,让世界共享“云南味道”。2022年,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烟叶、橡胶、野生食用菌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位,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第2位、西部省区第1位;711个优质品牌纳入“绿色云品”目录,全省有机农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高原特色农业地位更加凸显。

  绿色健康产业方面,加快培育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户外运动、研学科考、乡村田园、边境跨境旅游等文旅新业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品供给水平,全省旅游环境日趋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全省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9个、AAAA级旅游景区104个。

  但是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云南绿色资源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滞后、绿色科技含量不高、数字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产业链短缺、技术创新链不齐全、数字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当前,世界产业发展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绿色低碳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主流,清洁低碳是未来发展不可争辩的国际大势。而且随着数字经济兴起,绿色资源产业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云南绿色资源产业链需要不断延伸,数字化程度需要不断提高,需要参与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具效率的战略发展中来。

  二、云南绿色资源产业迎来数字耦合新机遇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新引擎,为推动绿色资源产业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云上云行动计划》提出,要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四条线”同步推进数字云南建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推动云南加快向数字经济强省、网络强省转变,以数字化驱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5年,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35年,数字云南将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

  云南绿色资源产业迎来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资源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资源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条以绿色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路子,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潜力加速释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结合数字云南建设,聚焦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发展前沿、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区块链为突破口,赋予云南绿色资源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全省绿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交易流通、协同创新,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资源价值化、资产化。

  三、云南绿色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路径

  云南深入推进绿色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推进数字经济与绿色资源产业深度融合

  “以数强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资源产业集群。数实融合的要义在于“以数强实”,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我国数字科技力量立足经济社会需求,不断拓展数字生态,以此作为持续推进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发挥平台、技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字与绿色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资源产业集群。加强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大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资源的产业基础。推动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丰富数字化工具及路径选择,融入绿色资源产业实体经济当中,在垂直市场领域与传统行业企业一起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构建绿色资源产业数字生态系统。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服务绿色资源产业实体经济,牵引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开展数字化经营,打通从连接到激活的链路。借助数字化和可视化提升绿色资源产业企业工作效率,改变承接客户需求、处理订单的逻辑,实现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极速交付,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生态,广泛链接海量用户,构建发展和经营数字化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加强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绿色资源产业涉及的科技前沿、面向绿色资源产业经济主战场、面向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学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人才;探索数字领域创新平台“倍增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在数字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绿色资源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

  (二)加快数字赋能绿色资源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发挥数字技术对现代产业的蜕变作用,构建绿色资源大数据管理体系,加大资源数字科技创新,完善丰富绿色资源上下游产业布局,延伸绿色资源产业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绿色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唤醒绿色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加快数字赋能绿色资源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换道超越。强调市场和营商环境的数字化优化,建立数字经济方面的普惠性,持续加强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运用形成新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强化全方位数字转型。

  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资源产业。区块链技术赋能使得数据可以突破信息孤岛,并服务、反哺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各地寻求经济发展突破的手段之一。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中心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成立,拉开了云南“上链”的序幕。通过开展专业化运营,积极孵化和支持优质区块链项目应用落地云南。目前,已有阿里巴巴、趣链、云链未来等50余家优质区块链企业入驻省区块链中心,组建了云南省区块链产业联盟,联盟成员数近100家。实践证明,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产业,是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化突破的有效路径。

  数字技术耦合绿色资源产业。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打造绿色资源产业数字引擎,培育新业态、构筑新模式、增添新动能。加强数字技术与企业业务、管理的融合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优化,推动企业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

  四、云南绿色资源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绿色能源数字化新引擎

  绿色能源是云南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也是服务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提升和改善南亚东南亚国家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民生产业。数字经济将为绿色能源提供新动力,云南势必成为我国绿色能源数字革命,尤其是在水电、风电、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成为围绕绿色能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新能源业态的重要先行区。

  加快“数字能源”建设,挖掘能源产业数字化发展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加强国际能源数字化合作、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互联互通,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化合作领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民生活。加强数字电网建设,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数字化电力系统。围绕数字技术构建跨境电网,实现区域内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发展,改善周边国家民生、提高供电保障、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与周边国家高电压等级电网互联互通,建成中老、中越、中缅等高电压等级联网项目以及中老泰和中缅孟等跨区域联网项目。发挥云南绿色能源馆线上展功能,充分展现云南能源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能源国际枢纽的建设成就,展示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进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加速产业迭代。立足绿色能源富集优势,围绕绿色能源开发,推进绿色铝材、绿色硅材一体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力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引进一批绿色铝硅引领性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铝工业集群,全球最大的光伏上游产业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及环保水平世界一流的全产业链硅化工产业基地。围绕“智慧能源 低碳发展”,建设绿色能源工业互联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优势,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不断提升云南绿色能源的国际和社会影响力。

  (二)打造绿色农业数字化新平台

  加强绿色农业有机认证平台数字化建设。绿色有机认证在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壮大绿色产业、服务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茶产业数字化绿色有机认证,努力实现全省茶园全部实现数字化绿色有机认证,不断扩大有机茶园数字化规模。支持“果、糖、畜、蔬菜”等重点高原特色农业数字化绿色有机认证发展,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品种,划定范围、设定标准、形成方案,扎实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全力加快数字化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让农业企业、农户等从数字化绿色有机认证推广中获得红利。

  建立农产品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着力搭建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平台,汇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体系。充分发挥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作用,帮助更多企业、合作社商品“上链”,并针对溯源系统准入企业、专业合作社上门开展溯源平台业务指导。对产品最小销售单元进行赋码,实现从种植、采收、加工、生产到仓储、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化追溯。

  推进智慧绿色农业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设施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从而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小气候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对水、肥、光照、温度都进行一体化高效综合管控,开发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此外,通过开展系列电商人才培养和直播带货助农活动,推进人、货、场全产业链建设,推动绿色农业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构建绿色生态旅游数字化新场景

  推动云南绿色生态旅游数字化升级,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采用数字技术,围绕“文、游、医、养、体、学、智”打造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旅游景区和酒店,推动云南绿色生态旅游转型升级。

  培育“旅游+”新业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耕智慧化旅游体验,为云南打造一个智慧、健康、便利的省级全域旅游生态,助力旅游产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康养服务内涵式数字化发展,加大观光型旅游数字化服务内容,推进文化体验、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等复合型、多元型旅游数字化体验。

  打造数字化旅游场景。实施“文化+”战略,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艺术,加强“非遗、文物、博物馆+旅游”,推出非遗、历史文化旅游线路,让文物古迹实现“活起来”。实施“旅游+”和“+旅游”,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新建设智慧旅游,提升游客旅游新体验。重拳整治旅游市场,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氛围,坚决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文化和旅游发展新领域。

  (四)推进云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合互促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一是建立医疗资源数据分析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全省医疗资源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积极作用,及时采取务实措施,推进云南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不断增强在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影响力。编制健康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客观反映全省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二是构建健康产业产数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平台,构建休闲旅游、生物医药、康体养生等融合发展的健康产业新格局。围绕国家心血管病、呼吸、肿瘤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和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建设等新机遇,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集聚医疗、教学、科研、康养及配套产业为一体的产数融合的健康产业智慧综合体。三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全省所有三级以上综合或中医医疗机构、县域门急诊人次150万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实现线上服务。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中药资源、数字基础等优势,促进互联网与健康融合发展,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进云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龙敏飞

【网站声明】

1.转载自其他媒体,我们本着为用户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3.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0
支持
0
反对
打赏
选择打赏金额
  • 0.1元
  • 0.2元
  • 0.5元
  • 1.0元
  • 1.5元
  • 2.0元
  • 5.0元
  • 9.9元
不想打赏了
我要评论
匿名
发表评论
  • 暂无任何评论数据!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SERVICE ITEMS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小康大道德润春城18号楼29层 电话:0871-68118001 E-mail:ynzs2015@163.com